市港口航运管理局2021度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1-12 14:10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2-01-1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2-00164
  • 责任部门:

      2021年,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围绕全力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统筹服务“一带一路”、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交通强省等重大战略实施,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发展成果,着力推进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建设、抓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九江港口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2021年度工作总结

一是港航经济运行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全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1亿吨,同比增长11.04%在长江沿线同类城市港口(扬州、芜湖、岳阳、宜昌)中排名上升至第一;集装箱累计完成65.06TEU,同比增长6.59%在长江沿线同类城市港口中排名继续保持第二全市水路货运量为1805.20万吨,同比增长33.9%;货物周转量为109660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5.88%;客运量为51万人,同比增长57.89%;旅客周转量为91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8.94%。客货运周转量增速86%,位列全省第一。船舶总运力250.1万载重吨,持续领跑全省。

二是提升九江港综合枢纽能力。①强力推进港口码头建设。7个港口项目使用港口岸线获交通运输部批复,建成城西砂石集散中心码头、九江石化码头湖口化学品洗舱站、船舶LNG加注站彭泽矶山园区公用码头等5港口项目,续建瑞昌金丝港作业区码头整合提升工程等7个港口项目,新开工九江石化码头(当年完工)、都昌宏升码头、濂溪九宏码头、城西安信码头、九江电厂码头5个港口项目,共完成投资12.87亿元,新增货物年通过能力1039万吨、洗舱能力600艘次。加快集疏运体系打造。铁路方面,城西港铁路专用线于11月底全线顺利贯通,红光铁路专用线已基本确定线路。

是丰富多式联运物流通道。①稳定高效运营九江—上海“天天班”。全年开行587个往返航次,九江—上海的舱位费平均下降约150元/标箱,外贸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00元/标箱,九江—上海“天天班”航行时间缩短25%以上。积极辐射周边省市。在沿江,向西开通九江城西港—川渝始发集装箱班轮,向东开通九江红光至张家港、南京、广州黄埔航线,长江始发集装箱航线增至8条在省内,加密昌九、樟九、丰九小支线,引导南昌、樟树、丰城等赣江支线港口与九江港水水联运,省内小支线全年共开行1782个航次基本形成了省内小支线“公交优势”;开通16个省内外铁水联运站点,与景德镇、抚州、宜春等地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九江港异地无水港建设合作,在九江城西港与彭泽红光码头开通水上“穿梭巴士”。开行中欧班列并呈班期化运行8月28日,九江—哈萨克斯坦中亚班列首发。10月27日,九江—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形成了省内外多式联运有序集疏港,九江港出境出海出省的大通道格局。

四是加快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中心。推进九江航运交易中心稳步运营。截至12月底,入驻企业和政务部门27家,引进了武汉航交所、中交武港院江西分院、江西海虹航运、九江船货易联、上港集团九江公司生产业务部等航运机构、企业。一楼大厅开设业务窗口24个,配备工作人员31人,各项业务窗口运行良好,各类市场主体办事高效。8月,我局将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审批服务窗口迁至九江航运交易中心,截至12月底累计办理办结1745件。其中,海事及船检类办结1639件,水路运输类办结92件,港口类办结14 件②进一步丰富整体业态服务。与武汉航交所合作,开展了船舶交易业务,共同推动高级船员培训等业务;设立了江西省第一家以宣传航运知识、传承与积聚航运文化元素、突出地方航运文化特色为主题的“九江航运邮局”,提升九江航运交易中心和航运文化的影响力。加快“智慧港口”“单一窗口”“大通关”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九江港航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年实现了与九江海事局、长江航道局、泸州港和南昌港数据共享,数据交换成员数增加至13家,数据量突破600万,此项目成功申报了交通强省试点任务。同时强化数字赋能,发挥数据价值,一是构建航运中心智能调度室跨境贸易、航运物流等专项大数据展示屏,深化政务服务和应用,公开接待参观100余场;二是建设全程物流跟踪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货物集疏港、公路运输、驳船装卸、驳船运输、海船装卸、境外目的港等信息查询服务;三是建设九江口岸海关查验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在线申报审核和系统自动校验查验信息等功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五是赋能升级对外开放平台。①推进口岸扩大开放验收工作彭泽港区海关监管场所已通过海关验收,瑞昌港区查验场所基本完成,已通过边检部门单项初步验收。推进功能性口岸建设。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2021年4月获得海关总署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成功招引华沛农业发展集团、江西中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江西汎其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落户九江,解决了市内短驳运输等问题,引入了配送、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全年进口粮食突破10万吨,累计进境粮食货重10.28万吨,货值3421.3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2.81%和92.64%

是做大航运物流产业链。推进水运改革发展。引导航运企业转型升级,做大航运市场主体,2021年船舶运力首次突破200万载重吨,货船单船平均载重吨位达4683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船舶。2021年共淘汰老旧运输船舶23艘。促进银企对接合作。建立政银企对接交流长效机制,启动政银企“航运金融”战略合作,与九江市政府金融办、九江市交发集团、邮储银行九江分行签署四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金融创新。截至12月底,协调金融机构为24家航运企业发放贷款7440万元,破解航运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推动运输船舶向大型化发展。

是聚焦绿色平安港航建设深入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一是靠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全覆盖。全市5座船舶污染物接收站以及湖口县1座九江港化学品洗舱站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长江干线江西省首个船舶LNG加注码头工程完工并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填补了江西省在该领域的空白。大力推进港口企业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提升改造,对九江港水域范围内靠港作业船舶污染物实行免费接收二是持续开展船舶“零排放双铅封”活动,辖区船舶“双铅封”实现本港籍431艘全覆盖,到港船舶、现场核查100%。三是深入开展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集中整治当前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突出问题,共开展船舶防污染监督检查6200余艘次,实施涉污行政处罚188件。强化辖区重点时段和领域保障工作。以包片驻点方式下沉各县(市、区)开展重点时段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全力保障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庆“国庆”“中秋”等重点时段辖区安全稳定全年累计完成辖区巡航2441航次,巡航时间5332小时,巡航里程41376公里,出动执法人员6266人次,发布航行警(通)告15次。持续推进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持续开展“僵尸船”清理整治工作,摸排拆解“僵尸船”2艘;开展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专项整治,对23艘船舶完成拆解注销登记手续;开展汛期“超限”船舶管控,发现处置超限船舶24艘次,实施处罚9艘次,保障鄱阳湖、赣江跨河桥梁等设施安全;开展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三年行动,查处桥区水域船舶违法行为84起;开展涉海运输专项整治,约谈涉海航运企业12,召回涉海船舶31艘加快推进水上搜救体系建设。长江、鄱阳湖水上搜救基地已完成立项,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2022年度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要求,围绕全力打造江西内陆开放门户,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以“志在一流”的使命感,“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夙夜在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九江水运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建设,着力在打造绿色港航、智慧港口枢纽港口、平安港航上取得新成效,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和“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江荣光”贡献港航力量。

(二)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港口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在建码头建设,积极推进湖口银砂湾综合码头、城西港区多用途码头、九江电厂码头改建工程尽快开工建设。重点打造三大港口物流园区。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城西、城东(彭泽)港口物流园区,高标准谋划建设鄱阳湖港口物流园区。完善港口码头、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设施,推动铁水联运、公水联运,大力发展航运物流,方便“大进大出”。

二是积极推动绿色港航建设。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持续开展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和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形成绿色航运发展长效机制积极推广靠港使用港口岸电,减少船舶靠港期间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促进水运行业减污降碳、绿色转型发展高标准谋划好 LNG加注站码头、洗舱站的营运方案,努力打造“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有效提升九江港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重点推进老旧船舶拆解,推广清洁能源动力船、江海直达船等,引导企业发展特色运输,积极发展LNG运输、冷藏船运输、特种化学品船舶运输、集装箱运输等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数字赋能建设智慧港航。在现有基础上,深化推进1+N”模式的安全监控指挥调度中心建设,保障水上安全;融合港航要素汇聚一套图系上,建设九江智慧港航一张图项目;加深口岸、港口之间数据信息共享,提升数据交利用价值,推进全省交通强省试点任务建设创新突破数据不共享限制,推进中国(九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版建设。

四是依托口岸平台打造物流枢纽。完成瑞昌、彭泽港区通过扩大开放验收,进境粮食完成12万吨以上,开展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推动大通道建设实现昌九小支线平台化运营,提高九江-上海“天天班”运行效益,推动九江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与上游泸州、宜宾等四川港口建立联盟,与武汉、岳阳错位发展,共同承接舟山港“海进江”货物,合作开行至上海“天天班”,抱团开发北粮南运等航线。全年集装箱吞吐量75万标箱,外贸箱实现5%的增长。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中国(九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增1-2项特色功能,整合优化信息平台,数字赋能推动航运服务及交易发展。探索建立高效联动的通关+物流一体化机制。

五是深化平安港航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持续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和事故防范体系,完善港航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扎实开展港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专项整治,始终盯紧渡船、客船、非客船非法载客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这个重大风险源,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保持港航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六是优化港航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促进金融支持政策持续落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航运监管服务水平;推进评测指标体系成果转化应用,准确评测九江水运物流成本,力争在沿江走在前列;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畅通沟通渠道,主动提供业务指导,积极引导管理对象合规经营、规范发展,努力营造最优的港航营商环境。

七是完善港航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以“四基四化”建设为契机,规范执法站所和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充分挖掘运用CCTV、VHF、AIS系统功能,发挥水上交管中心信息化业务系统综合监管优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引入电子卡口、全景鹰眼、船舶视频监控等业务系统,进一步提升动态管控和快速反应能力丰富协同管理平台的功能,开发建设智慧港航监管APP、小程序等业务系统,进一步增强数据静态分析和预判能力深入港航信用体系建设,落实港航领域信用评价;发挥“执法基地”现场执法实践作用,抽调执法人员到基地轮训,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全局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整体提升。